欢迎进入大郭正骨堂网站!

      伤科 (颈肩腰腿痛)


      内科 (慢性肠胃病、头晕、头痛、心慌、胸闷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四肢麻木)


      儿科 (3岁以内小儿各种慢性疾病)


      妇科 (慢性妇科疾病、月经不调、慢性附件炎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盆腔炎)

大郭正骨堂
联系人:郭大夫
咨询热线:15038633666
一店地址:洛阳市瀍河区东花坛十字路口东50米路北
电话:0379-63551128
二店地址:洛南新区宜人路与市府东街交叉口东30米
电话:0379-60119996
网址:www.lydgtn.com
新闻资讯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新闻详细

穴位按摩的起源与发展

来源:本站  发表时间:2025/3/22 16:07:39  点击次数:【106】

打印
字体【
视力保护色

一、起源:远古至先秦的实践与理论雏形

1、早期医疗与巫术结合

新石器时代,先民通过揉捏、拍打缓解疼痛,形成原始的按摩行为。殷商甲骨文记载“扪”(手部按压)等手法,常与巫术仪式结合,用于祛病驱邪。

2、经络理论的萌芽

春秋战国时期,《黄帝内经》提出“经络”概念,奠定穴位按摩的理论基础。《足臂十一脉灸经》(马王堆汉墓帛书)记载11条经脉,早于《内经》的12经脉体系,显示早期经络探索轨迹。

二、发展:汉唐时期的体系化

1、汉代医典的系统总结

《黄帝内经》初次明确“穴位”概念,提出“按之则血气散”的机理。《五十二病方》记载按摩治疗疝气、痉病等案例,手法包含“摩”“摇”等。

2、魏晋南北朝的创新

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收录指压急救法,如按压人中穴促醒。皇甫谧《针灸甲乙经》系统定位349个穴位,成为针灸与按摩共用标准。

3、唐代的专科化与国际化

孙思邈《千金方》提出“阿是穴”(痛点即穴位),扩展穴位定义。太医署设“按摩博士”,培养医师,并传入日本(发展为“指压”)、朝鲜。

三、成熟:宋元至明清的精细化

1、宋代的临床分科

《圣济总录》专设“按摩篇”,将手法分为“按、摩、推、揉”四类,对应不同病症。官修医书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收录药膏辅助按摩法。

2、明清流派的形成

明代《小儿按摩经》确立儿科推拿体系,开创“推三关”“运八卦”等手法。清代《医宗金鉴》将正骨按摩纳入官方医学,形成“摸、接、端、提”八法。

四、现代转型:科学化与全球化

1、中西医结合研究

1955年卫生部成立中医研究院,验证穴位按摩对胃肠蠕动、血液循环的调节作用。1987年WHO承认43种疾病适用针灸按摩疗法。

2、技术革新与国际化

电脉冲按摩仪(1960年代)、红外线穴位刺激(21世纪)等科技融入传统手法。2010年“中医针灸”入选非遗,带动全球超120国推广穴位按摩。

3、科学验证进展

现代影像学证实,足三里(ST36)等穴位刺激可激活下丘脑-垂体轴,调节免疫;fMRI显示合谷穴(LI4)按压引发大脑体感皮层显著反应。

五、文化意义与未来

从原始疗痛手段到系统医学分支,穴位按摩贯穿中华医学史,兼具实用与哲学价值(如“通则不痛”的辩证思想)。随着脑科学、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,传统技艺正以“科学化语言”走向世界,成为整合医学的重要组成。

大郭正骨堂  联系人:郭大夫  咨询热线:15038633666

一店地址:洛阳市瀍河区东花坛十字路口东50米路北  电话:0379-63551128

二店地址:洛南新区宜人路与市府东街交叉口东30米  电话:0379-60119996

网址:www.lydgtn.com   技术支持:百事通    返回手机站  站点地图  豫公网安备41030402000146号

  • QQ咨询

  • 在线咨询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5038633666
  • 0379-63551128
  • 0379-60119996
  • 联系方式